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

金课简介:信息可视化设计


主讲教师介绍

刘黎明,硕士研究生,讲师,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专任教师,国家高级平面设计师。主讲《信息可视化设计》、《版式编排设计》、《视觉设计》以及《品牌识别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课程,2018年主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设计视角下湖南瑶族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并参与了省级一流课程《数字图像处理 PHOTOSHOP》的建设,同时以团队形式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并获得了校级二等奖;同时在多项专业赛事中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介绍

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设计行业中的一门新兴学科。该课程共48个课时,其中讲授18学时,实践30学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信息可视化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可视化的基本设计方法与程序,能够将庞大复杂的抽象信息进行梳理, 进而完成图形的可视化设计;并锻炼学生熟练使用PsAI等图形设计工具。是为该专业学生后续的交互设计以及数字媒体设计打下前期知识基础的专业课程。

2、课程资源介绍

该课程构建了六大课程资源库,包括理论讲授资源、交叉学科拓展资源、前沿理论文献资料库、优秀设计案例(思政)资源库、优秀学生作业库以及学科专业竞赛库,为感知、分析、探索、练习、实践以及启发六大教学环节的设计提供有效支撑;为四大模块、三个维度的教学内容提供有利的补充。

1、理论讲授资源:提供了线上三所大学的相关课程讲授资源,同时在学习通平台上自建《信息可视化设计》在线课程;线下使用了《视觉信息设计》为教材,并引入《信息之美》《图解力》等多本优秀专业书籍作为补充,在两者基础上搭建了自制的教学纲要、教案及课件等资源。

2、交叉学科拓展资源:提供设计心理学,传播学以及符号学相关理论课件资料,供学生课下拓展学习。

3、前沿理论文献资料:提供了相关优质期刊学位论文100多篇,上传至学习通平台,为学生了解前沿设计发展提供理论资料。

4、优秀设计案例(思政)资源库:提供了六大类专题库,包括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社会、生活、科技与环保、医疗、生物等,为了配合学生项目创作的需要,同时有效的引入思政教育资源。

5、学科专业竞赛库:提供了全国计算机大赛、中国数据内容大赛、白金创意大赛等不同难度的赛事作为项目真题,为了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创作需求。

6、优秀学生作业库:建立了18级、19级优秀学生作业库,让学生在作业的交流中相互启迪,在作业的比对中更清醒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进而提升自己。

3、课程内容介绍

《信息可视化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开设对象是针对视觉传达设计大二的学生,是为该专业学生后续的交互设计以及数字媒体设计打下前期的学习基础。该门课程涉及到信息传播学,设计心理学以及符号学的内容,因此它属于是一门交叉学科,并且信息可视化设计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该门课程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依据课程内容,引入三个维度的教学视角,由浅至深传授知识点,由理论过渡到实践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课程立足于3个维度来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分别是:

(1) 知识维度: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分为4个模块(该课程认知模块、逻辑架构模块、制作模块、实践模块),通过该课程概念性知识的理解结合其程序性知识的运用,促使学生掌握借助有形的视觉要素提高信息传递效能的设计能力。

(2) 时空维度:该课程涉及较多学科交叉,因此课程在8个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符号学,传播学设计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并立足于前沿技术和前沿应用场景,探讨该课程新形势和新内容,追求设计的可实现性和可呈现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的形成。

实践维度:课程内容结合当下二十大提出的“科普向未来”的主题,通过引入多视角、多形态的科学信息,为学生提供设计实践的主题,在锻炼其设计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引入思政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意识。


4、课程作业介绍

对应课程内容三个维度中四大模块的划分,课程作业通过理论基础、思维能力、方法技能设计创新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以此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课程建设中知识、思维、能力和素养四个目标。

1、理论基础的测试:通过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或者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学生知识目标达成情况;

2、思维能力的测试:通过课堂讨论、分组任务或互动评价,达成对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的引导和训练;

3、方法技能的考核:通过快题设计训练以及小命题创作,达成检验学生软件操作和设计流程的掌握情况;

4、设计创新的展示:通过实践命题采用学生汇报的形式(包括作业的选题与策划、该课程的叙事逻辑架构、具体视觉设计想法等),考察学生设计综合能力的掌握情况。

5、课程考核介绍

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该课程课程评价系统主要包括出勤率、课堂互动、课堂研讨、课堂评测、课堂评测、作业项目以及教师评价六个部分构成。